这是一篇总结和反思的文章,着眼于这过去的1年,什么事做对了。什么是值得未来在其他国家旅居的时候想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我看到的了解到的人群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身体情况,我觉得如果自己一直可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在75岁前还能在不同的地方旅居。我喜欢未来有机会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旅居,可以深度地体验不同的人文、景观、生活,毕竟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并不容易:
实际上2024年7月28日到今天25年4月29日,满打满算也才9个月,这9个月已经足够给我机会去总结和反思,未来有机会的话,在不同的国家小住6-10个月,我知道很多国家是不允许旅游签居住满1年,目前我已在签证上解决的可以一次性住超过3个月的地方有: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欧洲。我会逐步拓展包括南美洲和非洲的其他区域
总体来说,如果旅居的总体感受总分是10分的话,我给自己的感受打8.5分。
运动很重要,对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都很重要,需要结合当地的运动去开展:
💕最大的收获💕:
我来到惠灵顿最大的收获是我得以近距离地参与、观察和学习非盈利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我加入了临终关怀机构的义工,很多收获。而惠灵顿有各种各样的非盈利机构,其多样性让我叹为观止,我相信是因为长期的
志愿者文化,有了爱心的人们会想还有哪些需要帮助的领域:
1- 癌症:Cancer Society的为癌症病人接送到医院做化疗Cancer Driving ,
2- 老龄:Aging Concer: acwellington.org.nz 每周陪伴老人散步和聊天,
3- 儿童:Ronald McDonald House Wellington – 给孩子在惠灵顿医院住院的父母提供免费食物和住宿的地方做清洁、准备食物、接待等。
4- 临终关怀Mary Potter Hospice: 在临终关怀机构做志愿者:包括临终病房和下属的商店
5- 野外:Zealandia: 野生动物庇护所的志愿者 (虫害防治、垃圾收集、做游客的导游、林区巡视等)
6- 语言和教育:给移民和难民教英语的English Language Partners
7- 食物:Kaibosh Food Rescue食品再分配: 和90 家食品企业合/餐厅作收集并重新分配剩余食物——将食物与其他慈善机构和社区团体联系起来。
8- marsden club: 给老年痴呆dementia患者提供每周一日的志愿活动,包括接送患者到活动场所,现场照顾等。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社团也是志愿者组成的:如吐司大师演讲俱乐部、Karori Arts & Crafts 手工艺中心、桥牌俱乐部、Karori Friendship Club友谊俱乐部 – 提供志愿者活动把老人聚在一起。
我想扩展自己在非盈利机构的工作生涯,有机会近距离工作、观察、学习、总结类似类似的机构如何运作的,目前的MPH 我投入工作,观察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希望有机会可以在别处运用起来,报效社会。
运动:(特别重要)
在山间,海边和森林里徒步、游泳、在山间骑行山地车
社交:(特别重要!)
慈善机构MPH的工作、固定徒步群、和遇到的陌生人的随机聊天、接识的本地新朋友、读书俱乐部(本地中文读书会、本地英文读书会、线上读书俱乐部)的投入、和邻居的交流、参与吐司大师演讲俱乐部、445am跑步俱乐部 – 这些对我的心理健康和深入本地社会有非常好的帮助。
社团活动:(特别重要!)
加入社团活动真的很重要,可以通过当地的图书馆、读书俱乐部、ToastMasters俱乐部、facebook本地社群、徒步骑行俱乐部等参加本地的社团活动。
阅读:( 非常重要哦)
无论有多少的社交,因为不是全职的工作,独处的时间会占多数,而当地的图书馆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一本电子书可以让我随时随地地阅读我要读的书。
社交媒体 (相对没有那么重要):
微博: 没有用
小红书: 没有用
instagram: 没有用
Facebook: 偶尔 ( 仅限于一开始的时候找到当地的社区,一旦稳定下来后,就很少用了)
WhatsApp: 日常使用,WhatsApp功能单一,通话和社群沟通功能。就事论事,基本上不会上瘾。
Youtube: 用得不多,一周使用2-3次,看纪录片比较多。
播客:听得比较多。有些不错的节目会反复听,如Rick Rubin的访谈,The secret to your most authentic expression.\ 文化有限、How to start a startup.
Reddit: 一个包罗万象的论坛,我用得比较多,希望可以减少。(现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问题是信息过载而非信息不足)
微信: 用得很多(主要用于记录和国内的家人朋友的沟通)- 新西兰的旅居经历对我很新鲜,非常独特我决定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 现在的微信变得越来越有粘性,让人上瘾。我需要减少自己在微信上的时间,我决定把关闭朋友圈里的人们的发文。我不要考虑是否给对方点赞,当一段时间后,我可以有一个时间整体地阅读我关心的人的朋友圈信息。
–
个人博客:
我决定开始使用个人的博客记录我的个人生活和体验,已经开始了。
有声书项目:
我决定开始录制自己喜欢的有声书 (在录制过程中产生的心流让我开心)
旅居新西兰一年 (2)
我发现和当地和我年龄相仿移居此地的中国人比较难建立社会链接和深入交流。从我的观察来看,有几个因素:
1- 不可见: 参与本地社区活动的中国同胞不多,我参加的几个本地社团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我觉得很疑惑,如果他们不在这些社区活动里,那他们在哪里?
2- 我没有在小红书里 – 也许不少活动是通过小红书发布的?
3-有各自的舒适区?接触下来,大伙普遍在各自的舒适区里?
4- 微信朋友圈 (很多人的主要社交生活在微信朋友圈里,即使是生活中的朋友,也很少见面,网络上的活动为主)我曾经被拉入的一个同一学校的中国家长的群,群里互动有余,线下聚会一个学期一次,索性退群。
5- 在商言商:有各种微信群,二手物品群,租房群,关系是用后即弃。
6- 信任问题:戒备心?以我在几个不同的国家感受来看,同胞间的信任程度较低。
7- 也许移民的日常生活已经不易,哪有心思参与社区活动?
海外华人中,马来西亚华人群体是一个比较紧密的群体,和一些马来西亚华人我倒是有了不少更深入的交流。
我很想弄清楚,如何把人汇聚起来,在吉隆坡的2年里,我发现组织一个定期的读书会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也曾经组织过一个登山活动群(效果不是很好,时有时无,原因在于我没有认真地去做和推广以及制定活动规则)。我很想从本地的紧密的社区里学到如何把人聚在一起,为此我需要加油!
住宿:
如果是要在一个地方居住1年的时间,一开始可以通过airbnb短租在城市的不同的区域,感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区。我们在7-8个不同的地方住了2个月,因为机缘巧合,选择了一个风景好、离学校近、离喜欢的社区近、风景优美的山上。
银行:
因为不是当地居民,无法开户。我选择了主要的开支用信用卡支付 ,大部分场景都适合。
衣物:
因为惠灵顿到处都是op store (二手衣物、家居用品、床上用品),我无需携带很多衣服过来。当需要添置衣物的时候,只需要过去总能买到合适的独一无二的衣服。
9个月下来,我至今四季的衣服只有10多件,而且大部分是二手衣物,这真的不可思议。
当我要离开的时候,还可以把这些衣物捐出去。心理上少了很多负担。
大自然:离大自然太近了,城市和大自然浑然一体,我有太多的机会去注意到大自然了。我和喜欢这里的一种鸟的带有治愈效果的声音,这种鸟叫Tui, 非常感恩。
驾车:
我觉得在一个地方旅居,尤其是象惠灵顿这样的地方,有一辆车可以极大地拓展生活圈。
这里的二手车都不贵,而且离开的时候也可以出售。买一辆四驱的SUV可以让我去路况不好的地方,有需要的时候睡在车上(我也这样做过,很好的体验)
灵性生活:
我参加了一些当地信仰活动的聚会,但是还不够。我相信未来的旅程上,我会有更多的机会丰富我的灵性生活以及和其他有信仰的人的 联结。
心理健康:
需要有心理咨询师。因为对孩子有暴怒的行为,我发现自己在处理情绪的时候出了问题,同时在孩子的建议下,作为老是觉得可以给
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我,在最接近2个月开始第一次找心理咨询师。让我有机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去看待和过去(青春期的孤立)尚未和解的自己。我觉得旅居国外是需要有定期的心理咨询,最好是一开始就能有心理咨询师,而不是等到情绪出问题的时候才去找,这样有点晚,但有总比没有要好很多。
家人:
不要忘记,父母已经80岁,需要离他们近一些,多和他们一起。过去的9个月,我回国两次看望父母。新西兰着实偏远了。
社区建设:
惠灵顿的社区文化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个城市。我非常喜欢那种被包容进去,永远都欢迎新人加入的文化。
这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并不常见。既然如此,我希望可以学到 我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观察者,希望未来可以把我观察到的,学到的
用到新的地方的社区建设里去。
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持续吗?这涉及到好多因素:父母的健康状况、孩子是否已经上大学、我们的健康状况、财务支出可持续吗?
财务开支上,我发现在上海和在国外,实际上开销差别不大,因为在国外的部分开销被压制,可能上海的开销要大一些。
以2025年1月-3月的三个月为例:除了房租是现金支付(给个人房东),绝大部分的开销都是最终以人民币支付的。
本地账单:
3个月2人:21000 rmb。
3月房租:26000.
算下来月均:16000 (不含汽车每月折旧1700及机票)
大部分的开销都和房租、食物及机票有关。我发现和生活在上海,可能总体开销差不多甚至上海开销会更大,因为新西兰的开销没有电子产品的费用、体检的费用,医疗费用,娱乐开销几乎为零- 其中一个原因是惠灵顿的一些娱乐、运动开销不需要费用,而上海除了骑行几乎没有不收费的。
离开中国到马来西亚又来到完全不确定的新西兰。
当我可以直接体验不稳定的生活、没有了对不确定的恐惧之后 ,我就不必去盲目追求安全感、舒适区。如同没有雨伞在雨中, 当我不介意雨水打湿我,那被打湿了又怎样? 我不介意不稳定,那不稳定又能怎样? 相反它带给我源源不断地从未有过、未曾设想过的人生体验。












早上4点45跑团 跑完后我们几位跳到海里

